导航

学院组织江北新区部分大中小学生走进南京地质博物馆开展实践教学

发布者:秦伟发布时间:2025-04-19浏览次数:10



在第56个世界地球日即将来临之际,为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进一步推进博物馆资源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一体化,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南京江北新区浦口外国语学校、南京市南化实验小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附属实验小学50余名师生于419日上午900走进南京地质博物馆,开展“科学之光”研学活动。教育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员深入开展研学观察。

参加研学人员在南京地质博物馆馆长陈彦瑾的带领下进行了实地参观和考察,了解了底蕴深厚的地质历史,感悟了地质科学家的家国情怀和科学精神,在场人员认真聆听、不时与同伴交流讨论,现场气氛热烈,激发了同学们对自然资源领域相关学科的兴趣,提升了研学师生对珍爱地球、保护环境的认识。

在南京地质博物馆的一面院士墙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丁囡囡为在场全体人员讲述三位地质科学家的传奇故事。她分享了“中国恐龙之父”杨钟健、水文地质界的泰斗陈梦熊以及“中国黄土古环境研究之父”刘东生的故事,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三位地质科学家的奉献精神、创业精神和进取精神,强调要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色生活,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参观结束后,南京地质博物馆启动了“小小讲解员”知识培训。培训内容涵盖地质基础知识、讲解技巧、礼仪规范等,由博物馆专业讲解员全程指导。本次培训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促进了博物馆资源与学校教育资源的深度融合。

与此同时,南京地质博物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研学活动座谈会顺利举行。会议围绕学生讲解员培育相关问题展开深入交流。未来,我们将组织大中小学生参与地质知识讲解实践,通过“大手拉小手”模式,促进不同学段学生共同成长。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徐海红表示,此举旨在打造沉浸式思政课堂,让青少年在讲解服务中深化地质认知、锻炼表达能力,同时增强社会责任感,推动思政教育从课堂走向实践。

此次南京地质博物馆研学活动不仅以生动的地学知识打开了学生们的科学视野,更通过沉浸式体验在他们心中播下了探索自然、追求真理的种子,让科技强国的使命感在实践感悟中生根发芽。

本次活动成功展现了博物馆作为“第二课堂”在跨学段思政教育中的独特价值。博物馆的思政课,既是跨越学科壁垒的桥梁,更是串联大中小学成长链条的纽带。未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深化校馆协同育人机制,开发兼具思想性与趣味性的系列研学课程,构建知识探究、价值引领、使命担当“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让博物馆资源真正成为青少年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活水源泉,为培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