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公告  学院新闻
“核梦起航”进校园:“两弹一星”功勋事迹宣讲走进九龙中学
作者: 王民明 发布时间:2025-10-13 点击量: 10


 “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重要精神之一,是团结和引领广大人民建设和发展的精神动力,1011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核梦起航”星火宣讲团队长施婉怡和成员王民明前往南京市九龙中学开展了以“核你在一起”为主题的志愿宣讲活动。

志愿者王民明围绕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历程、王淦昌与郭永怀两位科学家生平,带领师生重温“两弹一星”背后的峥嵘岁月,厚植爱国情怀。

谈及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王民明介绍,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西方核垄断与核讹诈,毛主席果断决策发展原子能事业。1954年广西发现首块铀矿石,为决策提供关键依据;1958年青海“221基地”启动建设,建设者们在高海拔、严寒与风沙的恶劣环境中坚守;1962年中央成立周恩来任主任的15人专委,全国26个部委、近千家单位协同攻关。196410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成功爆炸,打破核垄断,成为民族自强的重要标志。

在功勋科学家事迹分享中,王民明首先讲述王淦昌的故事。王淦昌是核物理学家,曾留学德国,后在苏联发现反西格马负超子。1961年他接密电回国,改名“王京”隐姓埋名17年,投身原子弹研制。苏联撤走专家后,他与团队攻克诸多难关,助力原子弹、氢弹相继成功。1978年后,他重返科研岗位,推动“863”计划,还将奖金捐给原子能所中小学,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用一生诠释“以身许国”。

随后,王民明介绍郭永怀的生平。郭永怀是我国著名力学家,海外研学16年,与钱学森提出“上临界马赫数”概念,在跨声速研究领域成果显著。1956年他冲破美国阻挠回国,为顺利成行两次烧毁科研资料。1960年起,他隐姓埋名参与“两弹”攻关,扎根221基地,与团队攻克结构设计、强度计算等难题。1968年,他因连夜回京汇报试验线索不幸遭遇空难,此前给插队女儿的信成绝笔。1999年他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18年国际小行星以其命名。

宣讲尾声,师生共同观看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珍贵影像,现场反响热烈。王民明表示,“两弹一星”精神是宝贵财富,希望同学们从中汲取力量,以认真积极的姿态投身于学习中去,努力学习,回报祖国。九龙中学表示,将持续开展红色教育,引导学生传承精神,树立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的远大理想。

此次宣讲让学生们深刻理解“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涵,为成长注入精神动力,激励着大家在新时代践行好“两弹一星”精神,以更加积极的学习和工作热情投身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中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